漫谈民间养生谚语
来源:社区学院  发布时间:2021-09-24   浏览次数:14

今年端午节,苏州亲戚来我家作客,晚餐时,亲朋满座,佳肴满桌,大家边吃边聊,天南海北,家长里短,高谈阔论,热闹非凡。突然,我三岁的玄孙女窜出来一本正经大声说了一句话:“食不言,寝不语”,大家的讲话顿时刹车,但听不懂小孩讲这句话什么意思。这时孩子的妈妈马上解释道:“她讲的是一句民间养生谚语,意思是吃饭时候不能讲话,睡觉時侯也不能讲话。这种谚语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很有道理,因为吃饭时讲话,吃鱼鱼刺容易梗在咽喉里,饭粒容易嗆到气管里,很危险!再说,,吃饭时大声讲话,唾沫四溅,很不卫生。至于睡觉时讲话,会让人兴奋,不易入睡。”大家听后,觉得这样一个小女孩,能弄懂会用这样一句文言文式的养生谚语,确实不简单,纷纷向她竖起了大拇指。

前些年,我们曾经带孙女到常熟妇幼保健院看过几次病,院长王玉华多次跟我们提到这样一句养生谚语:“若要小儿安,三分饥和寒。”她说:现在有些年轻的爸爸妈妈,不太懂育儿之道,总想让自己的孩子吃得好,长得快,于是经常买各种滋補品和高档食品给她吃,结果长成了“胖墩”,各种毛病都来了。天冷了,有些家长生怕孩子冻坏,拼命给她添衣服,影响了孩子的正常活动,反而降低了他们的抵抗力,变得多病弱不禁风。“王院长接着说:“我们的老祖宗,养育小孩,吃的不过是粗茶淡饭,穿的是粗布衣服,但是,他们懂得:喂小孩,每顿七分饱:给小孩穿衣,要经常让他身上保持适当凉意。就这样,照样培育出了一个又一个健康的宝宝。”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民间在养生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留下了不少宝贵的防病、治病养生谚语:如“食伤饥饱,一饿一撑,像只猢狲”、“只要风度,不要温度,风寒入骨,实病难医。”、“若要长寿,腸子常清”…等等,值得我们学习借鉴,从而减少疾病的发生,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通讯员 邵兴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