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开放大学2019年工作总结及2020年工作计划
来源:社区学院  发布时间:2020-01-06   浏览次数:329

常熟开放大学2019年工作总结

2020年工作设想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引领下,常熟开放大学认真贯彻教育部等国家九部委《关于进一步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及江苏省十一厅局《关于加快社区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精神,积极落实2019年常熟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常熟市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以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常熟为目标,以提高居民人文素养、职业技能和生活质量为宗旨,以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制度为着力点,统筹发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工作中克服困难,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圆满完成了“江苏省社区教育示范区”创建,成功举办了“苏州市暨常熟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式”,承办了二次规模型省级专题培训,《沙家浜红绿新学堂》游学项目实现了苏州市精品和江苏省重点项目的目标,超额完成了全年培训计划。

一、2019年开展社会教育情况

常熟开放大学与常熟市社区培训学院合署办公,社会教育工作具体由培训学院负责,设副院长一名负责日常工作,兼职教师3名。开放大学负责学历教育,有教职工23人。2019年开放大学社会教育方面投入近20万元。

()、加强队伍建设和学习平台建设,尽力提高业务能力

  1. 高质量完成了二次省级专题培训的承办工作。5月份,与省成协、苏州市终身教育学会一起,与沙家浜度假区共同作为承办单位,做好了有70多人参加的“省成协通讯员业务培训班”在常熟的全程组织工作,并在培训班上对《沙家浜红绿新学堂》游学项目作了推介宣传。11月底,由省开放大学组织,省社区教育管理学院共同承办,组织了有300多人参加的“社区教育教学组织与模式创新”培训班,施建忠副院长在培训班上作了《新时代社区教育模式之实践与探索》的专题报告,培训学院的相关领导和教师全程参与学习交流。这二次的承办工作,得到了领导与学员的充分肯定,也使常熟社区教育的亮点得到展示的机会,在全省范围内得到推广与宣传。

  2. 组织专兼职教师交流学习。本年度分别组织教师参加了“社区教育之终身教育立法培训”、“社区教育管理干部能力培训”、“江苏省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建设论坛”、“城乡社区教育科研工作培训”、“城乡社区教育宣传工作培训”等。学习苑联络人吴玥参加了张家港举办的培训班。

  3. 组织游学项目管理团队和导学人员培训。122-6日,由培训学院与沙家浜培训中心共同组织,教育局与党校相关领导参加,23人的团队培训在安徽金寨和泾县举行。培训以现场教学为主,同时开展项目管理经验交流。

  4. 精心做好“江苏省社区教育示范区”创建联络员及创建小组成员的业务培训工作。今年五月,在全市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工作会议的基础上,组织全市所有相关部门、板块、社区教育中心的具体工作人员在教育局开展材料报送的业务培训;就创建指标解读、时间节点、材料要求、职责分工等,对创建小组成员进行了6次协调与培训。

  5. 开办了“常熟市社区培训学院第二期摄影班”。与常熟市老年大学、市摄影家协会等单位合作,招收了80多名摄影班学员,每月18日定期在培训学院阶梯教育进行理论学习与交流,不定期在沙家浜摄影学习基地等地组织采风实践,认真做好每次活动的登记记录,学员作品被选登《常熟社区教育》杂志。

  6. 加强网站建设,完成《常熟社区教育》二期杂志的出版工作。配合示范区创建,加强了“常熟社区培训学院”和“常熟学习在线”网站的更新力度,设置了创建专栏。今年的二期《常熟社区教育》杂志,无论在内容上还是高度上都比以前有了大幅提升。为契机上级部门及相关单位做好各类材料的报送工作。

  7. 积极参与苏州市社区教育推进工作。在苏州市社指中心指导下,通过参加大市范围内各项工作以快速提升工作能力和经验。2019年协助做好了“苏州市游学项目推进会”、“苏州市名师工作室考核评定”、“苏州工业园区省级市民学校第三方测评”、《苏州社区教育发展报告(2018)》、《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领航学校建设目标与建设措施》、“2019年江苏省社区教育系列大赛”等各项工作。

()、以项目为抓手,推动常熟社区教育特色发展

1成功打造《沙家浜红绿新学堂》游学项目成为苏州市优秀项目。该项目是省市首批立项的游学项目,由培训学院负责协调与指导,市教育局、沙家浜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沙家浜社区教育中心共同参与,经过近二年的努力,今年到了收获的季节。一年来,共投入资金40.68万元,发放宣传手册近7000份;完成《探秘植物乐园》等六门课程;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文创产品设计,推出“文创清语堂”;拍摄了《芦苇画制作》等五部宣传片;承担了“全省通讯员培训”等二次规模型省级专题培训;多次在江苏学习在线、学习型苏州等网站和平台发布游学信息,建设了“红绿新学堂“微信公众号平台并持续发布游学信息和简报。截止201911月,沙家浜红绿新学堂对特殊群体开展免费游学实践1000多人次,共计接待团队游学近1000批次共38000多人次,得到了机关企事业团队和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今年6月和11月,分别接受省社指中心、苏州市社指中心相关领导的中期和终期评估,并顺利完成专家组的现场检查和答辩验收,在全市10个项目中考核分数名列第一。

2.开展“常熟市青年社区市民学习苑”品牌建设。该项目是由常熟市社区培训学院和共青团常熟市委员会联合发起,心融青少年成长服务中心和常熟市布谷传媒公司共同参与建设、为常熟青年提供学习与交流的学习平台。今年共投入8万元用于课程和平台建设。今年年初,在常熟万达广场隆重举行了“常熟市青年社区学校开班暨签约仪式”,11月又签定了《常熟市青年社区市民学习苑合作协议》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运营。今年以来,学习苑致力于打造“公益伙伴汇”,引进常熟市众创青年服务中心、常熟市布谷新媒体服务社和常熟市创意设计协会参与“学习苑”的管理,协助做好导师的审核、签约,“学习苑”课程的设计、安排,和“学习苑”品牌的运营、宣传工作。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常态化、规范化、体系化运营阶段。截至201910月,已拥有签约公益导师43名,非签约导师39

、打造阵地23处,2019年度共开设公益课程57期共176节,招募学员918人,累计2726人次。评选出了陆羿非、加文、Veking等优秀公益导师,《虞青光影》等课程深受青年学员欢迎。进入11月,完成了《学习苑宣传手册》、《常熟市青年社区市民学习苑评估材料》并装订成册,今年年底将迎来苏州市的中期评估,期待成为苏州市级品牌项目。

3.认真做好 “虞山青晖——常熟博物馆学习体验基地”建设。该项目是江苏省首批学习体验基地,由培训学院负责指导。今年,教育局、博物馆与社区培训学院三方组织了2次学习体验基地工作推进会,签定了《虞山青晖——常熟博物馆学习体验基地合作协议》,进一步明确了三方职责与权利。今年投入5万元用于基本建设和课程开发。对博物馆社教教室升级改造,将博物馆原接待室改造为社教教室,购置了高清投影仪、笔记本电脑、扫描仪、录音笔等多媒体设备,硬件设施显著提升。开设“常博讲堂”公益讲座,邀请上海大学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罗宏才教授、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所长张照根研究员、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研究员三位文博专家来到常熟博物馆作专题讲座,学员反响热烈。与义庄小学合作,开设“遇见常博”研学课程,配套开展参观考察、手工制作等社教体验活动,并计划在此基础上编写课程教材。围绕春节、端午、中秋等中华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专场社教活动,如剪纸、捏塑、做香包、国画团扇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二、工作成效

()、充分发挥社区培训学院领军作用,积极参与江苏省社区教育示范区创建,推动常熟社区教育迈上新台阶

  1. 启动创建模式。根据苏州和常熟市教育局调研意见,常熟市启动了“江苏省社区教育示范区”创建工作。作为社区教育龙头的培训学院,随即开启了创建模式:广泛调研掌握第一手常熟社区教育实情,组织学院相关领导和教师参与创建小组及资料组,做好创建各阶段实施方案,组织创建体系指标的学习和解读,提前做好了创建成员单位责任分解表等工作。

  2. 推动例会召开。示范区创建是一项全市性工作,需要所有社教部门的配合与支持。在去年成立的“常熟市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的有利形势下,经过层层汇报与沟通,于5月初由市政府组织,全市20个部委办局及6个街道和8个乡镇的社区教育分管领导参与的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工作全会顺利召开,会上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落实了责任分解,并印发了《进一步推进常熟市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同日, “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成员单位联络员业务培训由培训学院组织举行。

  3. 推进创建工作 。明确创建小组分工与职责,落实责任与时间节点,确保创建工作有序进行;建立创建工作联络机制,协调各成员单位工作进度;修订各类表格,完善责任分解,明确报送材料,使成员单位有据可依;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指标解读内容,遇难问题上下沟通,在材料工作上力求真实反映、完美呈现;8月初完成申报报告和政府工作报告的撰写,完成“江苏省社区教育示范区”创建评估材料的编辑付印工作;9月份召开全市社区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布置落实创建和迎检工作,同月完成创建资料电子稿并上传学院网站专栏;10月份完成所有纸质材料的装订并对梅李、海虞、东南街道、培训学院、北门大街社区等重点迎检点位进行了全面检查与指导。

  4. 成功举办“苏州市暨常熟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式”。根据苏州市教育局工作安排,今年由常熟市承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式。结合创建任务,在教育局牵头下,市委宣传部、文体广电旅、东南街道、培训学院、世界联合学院(UWC)等相关单位多次召开工作协调会,步骤落实各项工作。经过近二个月的准备,于1025日在世联学院成功举办了“苏州市暨常熟市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式/常熟市阅读节闭幕式”,参会人数近400人,苏州市曹副市长及常熟市政府陶副市长等相关领导出席。本次开幕式,社区培训学院从策划到协调到接待,全程参与组织协调,精心布置展板,参与《时雨润心,春风化人》常熟社区教育宣传片拍摄,精心编撰《学在常熟》宣传手册和《社区教育》杂志,做好了各种宣传资料的配发及现场安排接待等工作。

  5. 圆满完成创建。11月是迎检月,培训学院除了加强对全市各社区教育中心、市民学校的工作指导外,也做好了自身迎检的各项准备,精心布置展板、完善阵地建设。经过7个多月不间断工作,1121日迎来了以省开放大学吴进副校长为组长的专家组考察,专家组在查看资料和现场考察后的反馈中,对常熟社区教育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表扬,也对今后的工作寄予了厚望。

()、充分发挥社区培训学院教育科研中心职能,加强课程开发能力,丰富常熟社区教育内涵

2019年,培训学院与相关项目建设方合作,在教育科研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先后完成了完成《我是新四军》、《湿地飞羽精灵》、《探秘植物乐园》、《传承红色基因党性教育》、《水乡婚俗秀》、《红色总动员》等六门课程。邀请专业人士进行文创产品设计,推出“文创清语堂”。拍摄了《芦苇画制作》、《卢浮生态岛制作》、《白鹭拳》、《水乡婚俗》、《七星灶》等五部宣传片。编撰了《学在常熟》和《青年市民学习苑》宣传手册。施建忠副院长的《新时代新机遇新发展--社区教育发展的策略与路径》论文获得苏州市三等奖。

  1. 存在问题

  1. 队伍老化,阵地退化。社区培训学院承担了全市社区教育的很多职能,但目前仅有副院长一人、副主任一名、退居二线的老同志一名,兼职计算机老师一名,大量工作由副院长承担,力不从心。全市14个社区教育中心分管领导有6名退居二线,有6个乡镇街道无专职副校长(校长),年轻教师因职称、子女教育等问题不愿加入社区教育队伍,大部分青年社区教育工作者缺乏热情或者经验不足。支塘、古里、辛庄等社区教育阵地破旧甚至被征用,沙家浜、练塘等镇阵地设施陈旧。

  2. 绩效考核下管理者工作积极性不高。全市范围内仅有不足5名的在职在岗专职管理干部,其他都是兼职,而绩效考核下未能体现他们的社区教育工作。

  3. 项目推进缓慢。由于上述年龄及各积极性问题,导致常熟社区教育项目化工作推进迟缓,承接项目、课题、课程的积极性不高,开拓创新更无从谈起。

四、2020年工作设想

1加强基础能力建设,特别是队伍和阵地建设,较快提升常熟社区教育能力。通过主动汇报、积极沟通,争取培训学院至少增加一名能致力于社区教育工作的中青年专职办公室人员;教育局层面上尽快出台“社区教育工作绩效考核办法”,明确各社区教育中心分管领导,部分完善社区教育中心阵地和设施。

2加强培训力度,更好发挥社区培训学院的龙头作用。继续落实社区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扩充成员单位,吸纳新成立的三个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团市委、老年大学等单位参与。积极组织负责人、青年教师参加省市级各类专项培训并撰写培训体会文章,由培训学院聘请专家开展专题培训以快速提升工作能力,组织各社区教育中心负责人、项目负责人外出交流学习,2020年拟组织游学管理团队和学习苑相关方负责人外出学习。继续办好第三期摄影学习班。积极开展“文化退管”与“养教联动”项目。对接省市开放大学和社指中心,办好各类主题培训。

3、继续开展项目建设,积极动员申报省市相关项目。继续开展“常熟市青年社区市民学习苑”品牌建设和“虞山青晖——常熟博物馆学习体验基地”项目建设,做好招标、合同等准备工作,加强指导与学习培训,强化课程设置、实践体验、教学互动等环节的吸引力,争取2020年顺利完成验收。继续关注“沙家浜红绿新学堂”游学项目,以培训学院为纽带,争取省内更多团队来常学习。积极指导乡镇街道和相关机构开展项目实践,以项目奖补形式激发建设热情,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引导居民参与学习体验,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4、加强课程建设,提升课程开发能力。与沙家浜培训中心合作,开发新的游学课程,完善“定向能”课程;与博物馆合作,开发完成《遇见常博》课程。

5、积极配合上级相关部门工作,助推常熟社区教育。配合省市开放大学和社指中心,完成各类材料报送,积极参与社教活动。加强县区域间的交流互动,相互取长补短。

6、配合市委市政府,做好文明城市第三年复检工作。

7、其他工作:做好各项评审评优工作,做好“常熟学习在线”优秀通讯员、优秀学员等的评比表彰工作;2、做好“常熟市社区培训学院网站和“常熟学习在线”网站的维护与更新,办好二期《社区教育》杂志,尽力拓宽稿件来源,努力办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