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市创建江苏省社区教育示范区工作汇报
来源:社区学院  发布时间:2019-09-09   浏览次数:16

紧扣时代脉搏 建设学习型常熟

――常熟市创建江苏省社区教育示范区工作汇报

常熟市人民政府

二○一九年六月

 “江南福地、常来常熟”。常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以其悠久的人文历史、秀丽的山川景色、丰饶的物产资源享誉江南,素有“鱼米之乡”美称,是全国县域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是江苏省科技创新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常熟下辖8个镇、6个街道,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高新区各1个,以及虞山高新区、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国常熟服装城和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市域总面积127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06万人,常住人口151万人。2018年全市人均GDP22.46万元。近年来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全国湿地保护先进市、国家生态市、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市、中国人居环境奖、中欧绿色和智慧城市创新奖等荣誉称号。

2008年以来,常熟市以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为新起点,统筹发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社区教育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科学文明生活方式、服务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对照江苏省社区教育示范区建设标准及省市有关创建工作的要求,常熟市制定了《创建江苏省社区教育示范区实施方案》,积极营造创建氛围,开展创建活动。现将我市近三年社区教育情况汇报如下:

一、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提高社区教育保障水平

1、政府统筹有力,部门协同一致。

20189月,常熟市人民政府根据苏州市统一部署,决定在“常熟市社区教育领导小组”的基础上,成立“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 ,设立常设机构“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办公室”;根据调整后的政府机构设置,进一步扩大了成员单位,涵盖了20个部委办局及6个街道和8个乡镇,调整了领导成员名单,重新划分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2019年,由市政府牵头,召开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工作例会,部署全市社区教育工作及示范区创建工作,印发了《进一步推进常熟市社区教育发展的意见》;由终促会办公室组织,召开全市创建工作联络员会议,建立社区教育联络员机制,形成社区教育信息共享机制;各乡镇、部门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在原有社区教育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分别召开创建工作协调会议,全力配合创建工作,推动全市社区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

2、健全运行机制,保障学习平台。

全市形成了以“社区培训学院为龙头、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为主体、村(居)市民学校”为基础的三级社区教育系统,各企事业单位社教部门、各社会力量办学机构作为补充共同参与社区教育,形成脉络清晰、分工明确、工作互动的常熟社教大系统,社区教育中心省级达标率在85.7%,市民学校市级达标率在91.4%搭建了全民终身学习平台,先后成立了少年之家、老年大学、开放大学、青少年活动中心,积极推广“江苏学习在线”公共服务平台,建好“苏州常熟学习在线网站”,所有乡镇街道及有社教部门的单位全部建成微信公众号平台,基本实现了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无缝对接,全市居民数字化学习比例在42%以上并逐年提高;各镇(街道)、各部门的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规模型工农业游学基地、特色文化场馆、公园广场文体场所全面向市民开放,规模型优质社区教育基地13个,部门隔阂被打破,部门联动在加强,资源共享成为现实。

3、保障社教经费,提升服务水平。

 常熟市社区教育实行“财政专项拨款、乡镇部门配套、社会机构支持、居民适当支付”的多渠道社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财政局、教育局制定了《常熟市社区教育项目经费管理办法(暂行)》,政府每年对开放大学、培训学院、少年之家、青少年活动中心以社区教育补助的形式进行拨款,2018年人均社区教育财政拨款经费为5.08元;相关部门社区教育经费合计总额年均在1200万元左右,各乡镇街道设立社区教育专项经费;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由财政局文件——《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提取与使用管理的意见》保障落实;各民办教育机构自筹资金主动参与社会公益培训以扩大社会影响;开放大学、老年大学等单位实行政府补助+学员少量收费的形式开展继续教育和各类培训。

4、重视人才队伍,培育社工组织。

根据常熟经济社会发展形势,逐步调整、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和专兼职教师,止2019年初,全市目前有专职管理人员30名(校长和其他管理人员),专职教师387名(占全市常住人口的万分之二点五以上),兼职教师195名。大力推进义工组织建设,积极倡导有爱心、有专长、有时间的“三有居民”参加志愿者组织,协助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目前,建立了“流水琴川和爱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等近60支社区教育志愿者组织,志愿者人数达22.48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14.9%实现了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长效化。

5、健全教育制度,开展社教督导。

2016年,根据《常熟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20162020)规划纲要》,制定了《常熟市社区教育“十三五”规划》,从完善社区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城市等方面规划了全市社区教育发展。市教育工会制定了《学校教育资源面向社区开放制度》,根据条件成熟情况从2012年至2019年分批向辖区内居民开放文化、体育等各类教育资源,目前有近60所中小学在规定时间内向社区居民开放,学校与相应社区、单位签订双向服务、资源共享协议书;制定了《常熟市社区教育工作督查制度(试行)》,每年对社区教育进行督导评估与考核,2019年,教育局督导室会同职社科利用暑期对全市各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进行了全面督导。教育局、社区培训学院每年召开社区教育联席会议,对市民学习建有各类奖励制度;各社区教育中心及各市民学校均建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培训制度及学习制度等。

二、创新社区教育模式,丰富社区教育内涵,推动社区教育特色发展

1、开展各类培训,服务地方发展。

多年来,各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和部分社会机构,在人社局指导下,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积极开展失地农民、下岗待业人员、新就业人员、新市民、转复军人、现代职业农民等职业技能与生活技能培训,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持:2018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率达67%,下岗职工培训率达71%、外来流动人口培训率达56%,农民实用技术培训率达43%。积极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实践活动,全方位拓展青少年素质:由教育局统一安排,每年中小学新生赴“青少年教育实践基地”沙家浜国防园和蒋巷村接受素质拓展训练,人次近3万;青少年活动中心和少年之家是常熟专门负责未成年人教育培训服务的公办社区教育机构,年培训量在3.2万以上;其他各类民办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机关组织、居民社区等也承担了大量的多方位的培训,近三年来,未成年人参与社区教育活动比例在58%左右。以市老年大学、各乡镇街道老年大学为主体,积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老年教育,践行文化养老理念,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年均培训量在5万人以上,老年人参与社区教育比例在35左右%。以青年社区学校、流水琴川义工组织等为平台,以提升青年素质修养、促进青年成长成才为目的,开展“虞青+”、“先锋灯塔”等系列培训,2018年至今已培训近6000人次。

2、创新教育模式,推动特色发展。

(一)融合地域文化,整合部门资源,精心打造“研、学、游”一体的新型社区教育模式,激发居民的学习动力。常熟文旅资源丰富,经济基础良好,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由常熟文体广电旅游局和教育局牵头,盘点全市特色文旅资源,适时推出了“研学”、“游学”项目,并提出“文化+教育+旅游”的发展思路,积极打造全域社区教育亮点。利用文庙并依托仲雍、言子等历史名人,精心策划推出成人礼、开笔礼、启智礼等儒家传统文化礼仪参与项目和演出,打造一整套寓教于乐、游学相长、文旅融合的江南儒学研学游产品;深度挖掘沙家浜湿地研学、蒋巷生态农业和农村学校、佛教禅修、圣贤状元文化等,打造江南研学亲子游高地;融合沙家浜红色革命遗迹和湿地生态保护,开发建设江苏省首批游学项目《沙家浜红绿新学堂》;让本土文物讲本土故事,挖掘博物馆潜能,建设江苏省首批学习体验基地。目前,常熟研学游已形成江南国学、科普教育、江南耕读、红色教育、湿地体验等五大主题,并推出虞山文化研学游、名人名园研学游等线路,还在全市范围梳理出100多个研学游参观考察点。

(二)强化部门联系,提升合作水平,努力搭建“时时能学、处处能学”的社区教育新平台,满足居民的学习需求。开展智慧教育工程建设:常熟市从2012年开始智慧城市建设,智慧教育工程是其中重要的市级项目,它涉及到教育、电信、公安、卫生、民政等多个部门,面向市民提供全方位的教育信息,通过网页、市民卡、手机、电视等智慧终端进行线上和线下服务;开展“文化退管”品牌建设2017年,由人社局退管中心牵头,开展了以整合资源,培训文体骨干,通过骨干带动退休人员进行群众性文体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文化退管试点工作,目前已推广到35个社区, 参加“江苏学习在线进社区”主题培训已有70人;开展“青年社区市民学习苑”建设:由团市委牵头,社区培训学院、职教中心、图书馆、及乡镇街道多方联合,签订“常熟市青年社区学校合作协议”,在市区和乡镇搭建16个青年学习平台,形成“学习苑阵地集”,招募近百名签约志愿者,开展创新创业、家庭教育、国学讲堂等各类培训,弥补社区教育服务青年的短板,开拓社区教育新路子;开展“游文杏坛”公益项目:常福街道社区教育中心牵头组织,联合相关社会机构,以社区居民学习需求为导向,兼具生活化与时代感,着力传承历史文化,开发了一批百姓乐学、想学、能学的课程,包括“民风民俗、育儿经验、居家生活、七彩童梦”四个专题,营造“生活就是学习、成长就是学习”常福街道社区教育学习氛围。

(三)立足区域经济,促进产教融合,大力推进社区教育惠民、惠企、惠农服务。开展现代学徒制项目试点常熟开放大学依托江苏省常熟中等专业学校等职业学校,凭借区域优势与与产业特色,与奇瑞捷豹路虎等企业签订“现代学徒制”项目协议,历经4年实践,初步形成了 “厂校一体、合作共贏”的深度合作机制、 “分工协作、合力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接岗位、合创共享”的课程资源开发模式、“双重导师、合作共教”的教育教学模式等,截止目前与25家企业建立校企联合培养班26个,毕业学徒全部高质量输送企业成为技术骨干,为企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开展“‘教育服务三农’高水平示范基地”建设:各乡镇根据区域农业经济特点,由社区教育中心牵头,与农服中心、劳动、宣传等部门配合,开展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各类农作物种植和各类渔业养殖培训,指导、参与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古里镇水稻产业园与董浜镇蔬菜基地已获得省“‘教育服务三农’高水平示范基地”称号。

3、加强教育科研,丰富教育内涵。

教育局每年做好教育科研发展规划和课题指南,制定符合实际的教科研制度和切实可行的教科研实施方案;社区培训学院积极做好课程开发、参与课题研究及项目实验,定期组织社区教育条线的科研培训;各社区教育中心负责统筹推进辖区范围内的社区教育科研工作。近年来全市共承担市级以上课题10个,市级社区教育重点实验项目2个、一般项目4个、在研项目3个,发表和获奖论文12篇,开发具有较好影响力的课程和市民读本18门。其中,开放大学省规划重点课题《英国现代学徒制的本土化实践研究》于2017年结题,《奇瑞捷豹路虎中英现代学徒制的实践与研究》于2018年结题;古里社区教育中心《太湖地区无公害农产品――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开发与研究》作为省社会教育规划课题通过结题鉴定并被评定为良好。

三、积极参与社区治理,推进文明社区建设,促进居民素质提升,以社教责任赢居民信任

1.创建学习型组织,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

 (一)开展“全民阅读节”活动。每年的5月到10月,在常熟市阅读节组委会指导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各具特色的阅读节活动,引导全民参与阅读,至今已成功举办十二届全民阅读节。

 (二)举办“终身学习活动周”。为营造全民终身学习氛围,引导市民自觉参与丰富的学习活动,阅读节结束同时,举办“终身学习活动周”,展示常熟全民学习成果,表彰各类学习先进,今年第六届苏州市终身学习活动周在常熟开幕。

(三)开展各类学习型组织创建和评比活动。2018年,学习型党政机关创建率达100%,学习型社区创建率达80%,苏州市学习型乡镇成功创建8个,每年开展学习型家庭评比表彰,钱敏丹等家庭成为全国性学习型家庭。

(四)开展学习之星评比活动。根据《苏州常熟学习在线评估奖励办法》,每年评出100名常熟市学习之星,对部分特别优秀学员向苏州及江苏省推荐,其中,钱敏丹被评为全国特别感人学习之星,高淳被评为全国学习之星。

2、参与社区治理,创建文明城市。

(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社区教育参与社区治理模式。各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和市民学校、市民学习苑和学习体验基地,充分利用自身平台,通过开讲座、上党课、看电影、发放宣传手册、建立微信公众号、完善学习在线网站内容、参与各级好人评比等形式开展学习宣讲活动,凝聚社会正能量;通过组织“七彩夏日”和“缤纷冬日”活动、组织志愿者开展“环保、健康、安全、禁毒、‘三合一’整治、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宣传和义工活动,宣传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与社区治理;组织社区教育志愿者参加“百姓河长”、“百姓楼长”、“百姓城管”等活动,协助推进文明城市建设。

(二)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社区居民的社区归属感。为传承地域文化,弘扬家庭文化,增强凝聚力,常熟市积极推动广场文化、家庭文化、民俗文化活动,开展“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特色文体活动,已形成具有全国影响力白茆山歌、王庄戏曲、董浜灯谜、碧溪诗社、梅李孝爱文化等品牌;积极参与家风家训、乡风文明建设,推动文明家庭、文明社区、文明乡镇建设。

(三)主动参与“文明社区”、“和谐社区”、“绿色社区”、 “数字社区”等社区创建活动。至2018年,常熟市累计有89个社区获得了“江苏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的称号,25个社区获苏州市文明社区称号,近100个社区被命名为绿色社区,“数字门牌”实现全覆盖,累计安装64.5万张。

(四)积极投入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根据市“文明城市创建领导小组”工作部署,常熟市社区教育各成员单位全力投入开展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施建忠、陈梅等社区教育一线同志直接加入文明办,负责开展全市督查和协调志愿者组织等工作,并于2017年获得“常熟市文明城市创建先进个人三等奖”,受到市政府表彰。

3、以责任赢信任,推动社区和谐稳定。

常熟社区教育,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紧扣时代脉搏,积极开展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为社会发展、社区和谐、居民素质提升作出了富有成效的贡献,也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最新调查显示,常熟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的知晓率、认同率达83.64%,接受社区教育服务的满意率达74.18%。近三年来,常熟首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全国旅游示范县”称号、国土资源部第三届“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称号、苏州市2017“全市食品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常熟市社区和谐稳定、文明程度持续提高,各类案件发生率逐年下降。

四、持续巩固社区教育成果,不断推进社区教育向更宽、更高、更深方向发展

以创建为契机,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为指引,紧紧围绕社区建设与社区发展新要求,以促进全民终身学习、建设学习型常熟为目标,以提高居民人文素养、职业技能和生活质量为宗旨,全面推进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筑牢基础,丰富内涵,提升水平,并将持续推进全民终身学习理念的落实,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提升参与社区治理能力。下一步工作设想如下:

1、进一步夯实社区教育基础。

 (一)是强化社区教育重要性认识。加快发展社区教育,人的意识是关键因素。要充分利用电子媒体、报刊、读本、宣传栏、广播电视等各种信息渠道,切实加强社区教育重要性的宣传。

 (二)是强化社区教育队伍建设。高标准建设一支以专职人员为骨干、兼职人员和志愿者队伍为主体的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一支热心教育,结构合理、数量充足、乐于奉献的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

 (三)是强化社区教育阵地建设。切实发挥开放大学、培训学院的社区教育龙头作用,高标准推进社区教育中心标准化建设。充分整合各类社教资源,立足地方特色,发挥资源优势,调动各种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教育。

2、进一步提高社区教育实效。

 (一)是强化服务意识。各乡镇、街道社区教育中心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开办切合社区居民需求的各类培训,满足居民多样化学习需求。

 (二)是广泛开展合作。各社区教育实施机构要开拓思路,寻求多方配合,弥补自身在管理、师资、设施、经费等方面的不足,实现合作共赢。

 (三)是加强理论研究。广大社区教育工作者要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善于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主动承担省、市社区教育课题,开展社区教育研究,为今后社区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依据。

 (四)是开展优秀民间社团组织的培育工作。孵化、关心、引导、指导一批热心参与社区教育、自律自强的民间组织自觉参与社区教育。

 (五)是探索社区教育服务社区、参与社区治理的新模式。

3、进一步提升社区教育内涵。

 鼓励各乡镇与街道开发、推荐、遴选、引进优质社区教育课程资源,推动课程建设规范化、特色化发展。鼓励引导社区组织、社区居民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课程开发,建设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本土化课程。

4、进一步发挥社区教育示范作用。

 继续发挥社区教育在全民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持续开展学习共同体建设,发挥社区教育在学习强国中的引导作用。巩固社区教育成果,学习先进经验,在打造常熟特色社区教育的同时不断扩大对外辐射,发挥社区教育的示范作用。

完善社区教育体系,推进社区教育现代化、智能化,打造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良好学习环境,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常熟社区教育,要坚定走社区为根、特色发展之路,让学习成为居民的生活方式,为学习型常熟建设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