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2019年全市教育工作要点》的通知
来源:社区学院  发布时间:2019-03-08   浏览次数:203

关于印发《2019年全市教育工作要点》的通知

苏教〔20191

  

各市、区教育局(教体文委),各直属学校(单位):

现将《2019年全市教育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研究落实方案,认真贯彻执行。

  

  

苏州市教育局

2019228

(此件公开发布)

  

  

2019年全市教育工作要点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做好新一年全市教育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全市教育系统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要求,紧扣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扩大教育供给,深入促进教育公平,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全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让教育高质量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苏州人民,为苏州在更高起点上实现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一、着力加强政治建设,构建教育系统党建新格局。

1.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高标准组织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健全“一岗双责、党政同责”机制,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政治责任,推动管党治党责任层层传导。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强化“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定期分析研判,抓好思想建设、阵地建设、队伍建设。推进党建重点工作与教育中心工作深度融合,完善市领导挂钩联系高校工作机制,探索成立“苏州教育党建促进会”,统筹各级各类学校党建工作,整合资源,搭建平台,谋划发展,努力做好新时代教育系统大党建新格局这篇大文章。

2.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从“五个基本”入手,以“一校一品”和“书记项目”为抓手,依托“智慧党建”信息平台,不断提升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完善“抓书记、书记抓”常态化机制和“书记项目”考评机制,将党建纳入绩效考核,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压紧压实主体责任的工作格局。落实组织生活制度,坚持“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严格执行双重组织生活制度,让党内政治生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在全市教育系统创建“园丁支部”,扎实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过硬。严格落实“三重一大”集体议事、民主决策和末位表态制度,强化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制度,严格党员队伍培养管理,规范党员发展程序。深化民办教育“党建联盟”,激发民办学校党组织政治功能,推动民办教育领域“两个”全覆盖。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优选配强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勇于担当作为、奋发干事创业。

3.持之以恒正风肃纪。深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密切关注“四风”新动向,深入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集中整治,有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认真落实中央、省委巡视反馈意见,开展党规党纪和廉政警示教育,把“清廉教育”贯穿党员干部管理全过程,规范廉洁从政、廉洁从教行为,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完善廉政风险排查及防控措施,紧盯廉政风险重点岗位、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修订完善风险防控制度。强化监督执纪问责,提高“四种形态”运用水平,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持之以恒抓干部队伍作风建设,紧盯关键环节,强化督促检查。继续探索完善教育系统政治巡查与业务督导相结合的工作新机制,注重“三个结合”、聚焦“三个为主”、狠抓“三支队伍”,发挥政治巡查督导利剑作用,切实营造教育系统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全面推进苏州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政治保障。

二、着力促进教育公平,全面提升教育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1.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推进规划建设高质量。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开好全市教育大会,对新时代苏州教育发展进行总部署总动员。编好苏州教育2035规划,实现教育资源布局与城市总体规划相衔接。紧扣城市总体规划(2035)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编制任务,健全配套制度,多措并举保障教育用地,加大学校建设力度,根据常住人口规模、学龄人口变化趋势,进一步优化中小幼学校的设点布局,确保配套校舍园舍同步规划、同步建造、同步交付使用,实现学校布局合理化、规模适度化、条件均衡化和教育优质化,全面形成均衡协调、供给充分的教育新布局。高标准严要求落实好“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学校计划特别是2019年的实事项目建设,健全学校建设跨部门会商制度和代建制度,及时根据省、市规划建设新要求调整规划布局,强化学校建设项目管理和质量监控,落实“八个必须”,严守学校建设质量安全红线,确保建设质量过硬、资源节约、科学环保的绿色健康校园。

2.加大新建改扩建学校力度,不断增加教育资源供给。全面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学校年度任务,2019年,全市计划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含幼儿园)81所,投入资金约123.1亿,将新增学位约9.6万个。其中,新建改扩建37所中小学、幼儿园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幼儿园14所,小学11所,初中9所,高中3所,总投资约64.26亿元,将增加学位约4.83万个。进一步优化姑苏区教育资源布局,积极推进《姑苏区中小学幼儿园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5-2019年)》。推进外来工子弟学校提档升级,定期研究外来工子弟学校的新情况、新问题,实施外来工子弟学校提档升级100个子项目。研制《苏州市中小学百年老校保护规划》,切实做好百年老校文化精神传承工作,引领学校内涵建设、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3.优化发展环境,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健康发展。规范扶持民办教育改革发展,完善政府购买教育服务和奖补机制,优化民办教育发展环境,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培育高质量民办教育品牌。研究制定民办学校分类管理的相关政策,贯彻落实《苏州市市级民办教育发展项目管理办法》,进一步优化民办教育专项资金的使用结构,发挥民办教育专项资金最大效益。开展包括招生考试、教师资质、教育教学、收费标准在内的有关民办学校办学规范政策研究制定等工作。巩固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成果,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研制培训机构信用分级分类管理体系,完善“苏州市民办非学历教育管理平台”,推进落实《苏州市校外培训机构信用黑白名单管理办法》,出台《苏州市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资产清算办法》,切实维护好中小学生课外学习合法权益。

三、着力发展素质教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推动全面育人格局形成。完善中小幼德育一体化体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构建课程、文化、活动、协同、管理五位一体育人模式。推进德育一体化课程建设,出台一体化课程纲要,启动建设20所课程实验学校,形成100节以上特色课程,构建专题课程资源库。推进学科德育建设,成立学科德育名师工作室,建立12个左右“学科德育”项目。完善研学旅行、素质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家在苏州E路成长”体验站、学校社区家庭综合实践等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打造7大综合实践基地,发展研学旅行实验学校到100个。制定学生社团建设实施意见,100%学校普及社团,实现学生社团各学段全覆盖。完成教育志愿服务管理平台,打造一批市(区)级志愿服务重点品牌项目。优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支持三大服务体系,建设50个部、省、市级心理特色学校。完善家庭教育课程建设体系,提升家庭教育科学指导水平,推进家庭教育课程向幼儿园和高中高职段家庭延伸试点。

2.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发展。深化艺术教育课程改革,构建多层次青少年艺术教育体系,提升学校美育内涵,切实有效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办好第六届全国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有序推进最后阶段筹备工作,全力确保活动成功举办,将苏州艺术教育推向全国舞台。全面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认真做好2019年苏州市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大力推动阳光体育活动,办好苏州市青少年阳光联赛各项赛事,大力推进校园足球普及,加快建设一批国家和省级足球特色学校,着力扩大校园足球运动的覆盖面。加强生命教育和学校健康教育,优化学生健康档案制度,完善学生免费体检项目,健全医嘱反馈跟踪系统。加大校医购买服务力度,建立教育与卫生协同建设专业化校医队伍的管理制度。健全食品安全监管和食品预警长效机制。强化科技创新教育,有效提升中小学生科学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扎实开展国防教育,加强语言文字工作。

3.推动教育科研转型升级。坚持素养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实证导向,抓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中小学有效教学实践研究、中小学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评价、普通高中新课标培训、智慧教研二期建设、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等项目,优化大市、县(市、区)、校三级教研体系,努力缩小区域教育科研的地区差异、校际差异、学段差异和学科差异。积极实施“凌云计划”,加大“苏州市拔尖创新人才教育培养实验学校联盟”和“小初衔接课程建设联盟校群”建设力度,推出一批优秀课例、精品案例和衔接课程。建好苏州STEM教育协同创新中心,积极完善具有时代特色、苏州特点的STEM课程体系。优化科研管理服务,高质量完成国家、省、市级各类课题的申报、开题或结题工作。加强教育决策咨询研究,更好地发挥教育智库作用。

4.构建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围绕“一带一路”对外开放大局,全面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加大开发海外教育市场,加快各级各类学校赴海外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办学、人才交流的步伐,打造开放悦纳、合作共赢的教育对外开放新局面。规范完善管理制度,优化推进国际项目,完善外教课堂项目管理,优化汉推教师选拔项目,拓展全学科引智培训项目,强化教师出国培训项目,依托友好城市、友好学校资源,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宽课程融合、师资培养、师生交流的海外合作渠道,吸引更多的国际学生来苏留学。区域推进国际理解教育,不断创新和深化国际理解教育的内涵外延,构建具有苏州特色的国际理解教育范式。支持和推进苏州市汉语国际推广中心建设,探索在英、美等国创办汉语教学基地,讲好苏州故事、传播好苏州声音、阐释好苏州特色、展示好苏州形象,助推苏州文化的国际传播。

四、着力强化内涵发展,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好的教育

1.加快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全面推进学前教育二期五年行动计划,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办协同发展的办园体制,落实新建住宅区配套幼儿园办成公办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鼓励各市区发展公办幼儿园、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加快优质资源建设步伐,计划全年创建省优质园40所、市优质园40所。推进市级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和前瞻性课程游戏化研究共同体建设,以点带面全面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进一步规范学前儿童看护点建设,基本完成无证园规范清理工作。完善特教支持保障体系,规范完善送教(康)上门工作,为所有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适合的教育康复服务。全面推进融合教育工作,加速推进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建设,实现所有乡镇(街道)学前和小学资源中心全覆盖。

2.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完善义务教育考试招生工作。加快推进有效教学项目研究。有序推进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评价改革,中小学学业质量阳光指标评价试点辐射学校达到80所。推进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积分入学制度,确保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公平有序入学,提高公办吸纳率。推进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项目,完成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的区域现场核查工作,开展第二批市级示范校和特色校的评估,100%完成管理标准合格校的创建。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监测项目,根据2018年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监测情况,坚持一校一策、综合施策,组织学校开展整改和提档升级工作,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监测达标率达到80%。加大对薄弱学校支持力度,进一步规范民工子弟学校办学,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

3.推进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深化课程改革,促进内涵发展,发挥课程基地建设、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推动力,促进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推动学校办学品牌建设。推进普通高中的星级晋升和复评工作,推进高品质高中创建工作,争取每个区域创建一所省级高品质高中。支持苏州中学创建首批省高品质高中。进一步推进集团化办学,充分放大名校示范辐射作用,扩大普通高中优质资源覆盖面。加强新高考改革方案研究,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学科选修课程建设、走班教学管理、高考命题导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发展性教学质量评价等问题研究。建好用好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基地,深入推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实践。探索综合高中发展新模式,推进职普融通试点,引导学生多元个性发展。

五、着力追求高质量发展,有效提升教育社会互动融合水平

1.完善现代职教体系,推进职教卓越提升行动。加快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完善顶层设计,加强职教改革,研制《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出台“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的实施意见”。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新专业设置及传统专业转型调整,加强现代化专业群建设,提升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吻合度,新增建设省级现代化专业群6-7个,新增省级现代化实训基地6-7,更好的提升专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深入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广泛开展德国双元制、英国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本土化实践,扩大职业教育国际合作覆盖面,国际合作区域覆盖比例达到80%以上。实施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工程,开展省级现代化示范性职业学校、优质特色职业学校建设工作。开展职业学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加强职教卓越教师培养,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2.编好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全面提升在苏高校发展层次。立足苏州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科学统筹、超前谋划、合理确定苏州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和目标定位,结合各板块产业升级方向科学规划苏州高等教育的规模、层次和结构,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布局。聚焦产学研一体化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构建科学合理的高等教育分类管理体系,形成政府统筹高等教育发展、客观评价高校办学水平以及合理配置高等教育资源的制度保障。全面推进市领导联系在苏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大学办学方向,做好在苏高校维稳工作。重点推进苏州应用技术大学筹建工作,协调配合太仓市加快推进西北工业大学和西交利物浦大学规划建设,协调吴江区推进苏州大学未来校区建设、苏州旅游与财经高职校异地迁建工作并加快筹建苏州旅游职业学院,配合支持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深化推进哈佛大学韦茨创新中心、牛津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等一批高端项目建设,重点推动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高校深化合作项目落地。以高教资源提升城市能级,将高水平大学办到老百姓家门口。

3.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继续推进《苏州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立法工作,让全民终身学习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基本动力。严格规范成教办学,不断提高质量声誉,做好高等学校成人教育校外教学点规范和管理工作。引导职业学校继续做好社会、企业培训工作,不断扩大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范围。继续承担退役士兵职业技能培训任务。加强开放大学体系建设,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强化教育的文化传播与科学普及,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和人文素质。推动全市社区教育项目实施工作,结合社区教育游学项目和市民学习苑的建设工作,结合各乡镇(街道)社区建设需求,鼓励各地以项目的形式广泛开展有益社区发展和市民学习的各类教育活动,在全市加速营造全民学习的良好氛围。科学发展老年教育,保障老年人受教育权益。

六、着力推进综合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活力

1.加强教育改革统筹谋划。全面落实《苏州市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暨推进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三年行动方案》,聚焦教育改革热点难点,推进各项重点改革任务落地生根。深化“放管服”改革,规范教育行政审批,健全公众参与教育重大决策程序,厘清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权责,为学校潜心治校办学创造良好环境。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严格执行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实施重大教育行政决策后评估。健全教育行政执法机制,加强教育行政执法能力建设。优化教育法律服务体系,全面推行法律顾问制度。推进依法治校,健全以章程为核心、以相关配套制度相支撑的现代学校制度体系。健全师生权利救济和纠纷解决机制,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坚持教育惠民,依法处理教育咨询、投诉、监督及涉访案件,全面提升教育政务服务水平。

2.创新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主动对接国家、省有关政策,积极研制市级层面课后延时服务相关政策意见,在坚持学生自愿、公益普惠的基础上,探索实施弹性离校机制,在工作日下午放学后,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集中完成作业、自主阅读、个别答疑辅导、学校特色活动等课后服务。有效缓解双职工家庭接送孩子的难题,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解决广大家长后顾之忧。课后服务被列入2019年市政府实事项目,2019年春季开始实施,根据属地管理、学校实施,全面推进、重点保证,稳步实施、逐步推进的原则,2019年覆盖全大市各板块。

3.构建线上教育建设应用长效机制。推进线上教育中心建设,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建好用好以“苏州名师全过程全免费”为核心理念,统筹全市名优教师资源并贯通线上线下与课内外的高度信息化、智能化、个性化网络学习平台。进一步升级完善名师精品课程视频、名师在线学习辅导、在线学习行为数据分析、优质课程辅助资源等4大类教育服务,在实现市直属、工业园区中小学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在资源精细化、课程系统化、分析数据化方面下功夫,分步有序面向全大市46150万师生和280万家长全面投放,让全市中小学生平等便捷地享受更优质的公益在线教育资源,满足学生课外学习的需求,减轻家庭的课外教育支出负担。

七、着力深化教育人才改革,扎实推进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1.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改革。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坚持教育为本、教师第一的发展理念。完善优化教师招考聘制度,加大政府购买力度,拓宽教师补充渠道,着力解决教师紧缺问题。加大备案制、年金制等教师招聘管理办法探索力度,会同编制、人社、财政等部门加强政策研究,在与编内教师同工同酬的基础上,在职称评聘、培养培训、评优评先、考核管理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密切关注国家和全省层面出台的有关编制统筹、备案制教师管理等相关规定,做好新旧政策有效衔接,全力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大力推进姑苏教育人才计划,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加强名特优教师引进力度。深化县管校聘制度建设,开展编制动态调整、岗位统筹管理等课题研究,持续推进“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着力破解教师队伍建设发展瓶颈,形成推动教师交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合力。

2.弘扬高尚师德师风。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师德规范长效机制,引导全体教师争做新时代“四有好教师”,不断增强教师立德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把师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继续倡导“像叶圣陶那样做老师”,努力探索新时代师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改进和创新师德建设工作,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落实师德师风建设责任制,形成责任明确、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倡导全社会尊师重教。做好2019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和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评选推荐工作。进一步完善精准奖励机制,对教师队伍中最重要、最紧迫的领域,如骨干教师、班主任、高中教师、校长等一线教师、骨干力量加大精准奖励力度,完善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切实提高教师待遇,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有效激活校长教师办学从教活力。

3.全面建设教育人才高地。高度重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聚焦教师队伍建设“引进、培养、交流、激励”四大环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整体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促进校长专业化建设,完善教师流动机制,推动名优教师交流常态化,促进教师资源配置均衡优化。做好教师教育工作,完善培养培训体系,推进名师共同体建设,逐步建立评建管用一体化的人才发展机制,着力加强骨干教师梯队建设,推进教师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市、区两级学科带头人评选工作,做好对标江苏省特级教师、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的骨干教师分层培养选树工作。推进教师评价改革,完善相应制度和政策,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努力营造教育家成长的环境,着力构筑教育人才高地,使教育人才成为苏州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品牌,教育人才优势成为苏州教育现代化最突出的优势。

八、着力提高保障能力,夯实教育可持续发展基础

1.加强教育经费投入使用管理。完善教育投入增长机制,确保教育经费投入优先地位,全面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法定要求。加大对民办教育经费扶持力度,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完善各级各类教育的办学标准、生均经费标准和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优化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健全教育投入重点领域的调整机制,增强教育投入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加强财务监督,严格执行国家财政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财经纪律,对重大建设项目和经费使用实行全过程监管,完善教育重大投入政策的评估咨询机制,健全教育经费绩效评价制度,提高预算执行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完善教育精准扶贫机制,加大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全面改善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加大民工子弟学校提档升级力度。全方位、多层次,积极主动做好教育对口支援工作。加强学校后勤管理,强化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全面提升保障水平。

2.完善教育督导问责制度。全面推进督政、督学、监测评估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建设。完善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制度,实施区域教育绿色评价,推行区域教育发展状况年度监测制度和定期报告制度,引导地方政府提高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健全督政工作体系和政策标准体系,加强教育督导与教育决策、教育执行之间的统筹协调。完善督学队伍建设和管理,全面提升中小学校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工作水平。实施区域教育质量监测,强化监测结果的诊断功能和决策参考功能。完善督导结果运用机制,以问题为导向,推动复查工作常态化,提高教育督导的权威性和实效性。完善政府教育目标责任考核机制,进一步提升政府教育目标考核监测的科学性、有效性和专业性。做好省政府对设区市政府的督政迎检各项工作。完善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年度监测机制,指导部分地区申请省级督导评估验收。推进巡查督导工作,强化学校党建和教育教学工作融合发展。

3.全面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校园安全责任体系。研制《加强苏州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全面完善学校安全风险预防、风险管控、风险化解体制机制,建立学校安全国家标准和认证制度、学生安全区域制度和警校紧密合作制度,织密多方参与的学生安全保护网络。落实学校安全稳定责任制,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全面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努力打造平安校园。强化校园交通安全管理,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完善硬件设施、制定管理举措,消除可能存在的交通安全隐患。加快民办学校安防建设推进速度。研究校园安全综合管理平台运用工作,通过信息化、大数据等手段强化隐患排查整治等校园安全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