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校合作,共建社区居民活动新阵地
来源:社区学院  发布时间:2019-03-06   浏览次数:13

    一、引言

    学校资源面向社区开放,是教育改革的需要,是实现社区资源共享、共驻共建的重要手段,是构建和谐社区的必然要求。学校资源面向社区居民开放,能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拓展社区服务功能,为广大的社区群众提供更广阔、更便利、更完善的活动空间和健身场所,满足社区群众的文体娱乐活动需求,从而实现和谐社区大家建、和谐成果大家享的最终目标。本文介绍一项体现常熟“开发区与地方职业学校相结合”的资源共建共享——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面向常熟高新技术开发区开放,共建社区教育活动新阵地。
    二、案例描述
    江苏省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被列为常熟市第二批体育资源对外开放学校。为充分发挥现有体育设施的作用,实现资源共享,职教中心所在的高新区实行了“政府买单,百姓受益”的惠民模式,在该校投入200万元,建立东南体育中心,这一举措不但有利于公共体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与整合,更为广大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和方便,既增加了学校体育设施种类,又能使全民健身环境更为便利完善,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实现双赢。江苏省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原常熟东南经济开发区),作为新的开发区,区内各种供社区居民健身活动的设施极其缺乏,而江苏省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作为开发区所在职业学校,体育场地、活动等各种资源较充足。经开发区管理层与学校领导多次研究探讨,最终达成共识,由常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共同建设,利用学校现有体育资源,由开发区出资对这些设施进行改造完善,成立“常熟市东南体育中心”,为开发区居民提供健身活动的场所。
    (一)协议签订
    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与常熟高新技术开发区共同制定学校向社区开放的实施办法时,坚持校园无偿开放、政府补贴的原则:学校场地及附属设施免费向居民开放,开发区区政府每年拨付一定经费用于学校场地设施的维护,并负责为进入学校场地活动的居民办理个人意外伤害保险。
学校与所在常熟高新技术开发区东南办事处郑重签订了协议书,明确了双方的职责与义务。东南街道办事处的职责与义务是:作为学校场地资源开放的牵头协调部门,负责组织、依托社区调查了解区域居民需求,并向学校反馈社区居民的意见,共同商讨;负责指导制定本区域学校场地资源向居民开放具体办法;落实专人(文体干事)协助学校组织管理场地资源的开放工作,协调当地派出所落实好开放期间学校治安,保证学校场地资源开放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对申请使用学校场地资源的社区居民进行登记,负责办理居民入校活动出入证并发放;制定活动计划,组织社区志愿者协助、配合学校做好工作;教育社区居民爱护资源设施,注意运动安全,遵守学校规章管理制度;协调解决社区居民与学校的纠纷,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驻社区民警及巡防队员负责开放期间的学校治安,遇到特殊情况要及时出警,保证师生及社区居民活动安全。学校的职责和义务是:与东南街道办事处共同制定开放期间活动计划和管理制度,做好活动安排;开放期间配备学校行政干部值班,指定专人管理开放区域,负责居民活动期间的管理和服务,并做好活动记录纪实。
    (二)硬件建设
    学校按照东南街道办事处提供的社区居民情况,对拟开放的活动区域进行建设和维修。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常熟东南体育中心)活动场地面积共29299平方米,其中室外活动面积23290平方米,室内活动面积6009平方米。包括室外400米标准田径场一块(内设足球场:11人制1块, 7人制的可用2块)、篮球场9块、排球场9块、单杠12副、双杠12副;以及室内的乒乓球房3间,乒乓台21副、体操房1间、篮球场2块、塑胶羽毛球场4块、排球场2块、健身房1间。学校按照上级有关政策,对现有体育设施进行更新改造,添置必要地运动器械。
    2013年10月,常熟高新技术开发区与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合作签订协议,完成运动区隔离围栏网建设、体育中心增开东门卫值班室建设、体育馆内设施建设、体育馆内内墙粉刷、体育中心器材的增添以及经双方协商的其它建设项目。到2013年年底完成以上所有工程建设,2014年元旦开始,常熟职业教育中心校(常熟东南体育中心)对常熟高新技术区东南街道居民开放。
    (三)合作共赢
    1.2014年元旦,在完成所有改造项目后,常熟东南体育中心对东南街道全体居民开放。
    2.东南体育中心的建成和顺利开放,充分体现了区校合作的成果:开发区为学校运动场地、运动器具的建设和置办等提供了资金保障,同时拨付一定数额的管理费用于学校值班人员的劳务费发放。
    3.学校在不影响在校师生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坚持每周六、日和节假日向社区居民开放,很多居民不论寒暑地在操场活动。这项“亲民、利民、便民”的民心工程带来了诸多社会效益。
    4.学校向社区开放,解决了居民健身难的问题,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意识。同时,居民们也没有让学校失望。随着开放工作的深入,在开放前担心居民不守纪律规定的顾虑不复存在,如:迄今为止没发生一例破坏体育设施现象,没有一人带宠物进校……学校向社区开放,双方相互获得了良好的印象声誉。
    三、案例反思
   (一)区校合作,需要政策的支持
     政策的引导和支持是社区教育项目工作得以实施的前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在不影响正常教育教学活动前提下,应当积极参加当地的社会公益活动,”是本项工作实施的一个政策导向。常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发文《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做好第二批学校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工作的通知》(常政办发【2013】139号),也为本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政策保证。
   (二)开发区承担责任,是区校合作的保障
     1.资金保障  开发区拨付专项资金对现有的运动器械进行维修和完善,另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开放期间值班、管理等费用,既确保了社区居民活动的安全,也解决了实行绩效考核背景下学校的“资金困惑”。    
    2.居民安全责任  进入学校运动场地活动的居民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健身活动的安全隐患较大。开发区所在街道办事处是需要对每个居民的身体状况摸底,了解他们的年龄疾病等信息,在发放健身卡以前逐一登记,并为参加健身的居民买好人身伤害保险。
    (三)学校承担责任,是区校合作的保证
     1. 场地保证  学校按照开发区的要求,对现有健身场馆精心维修维护,确保满足社区居民健身活动的需要。
    2.开放时间保证  决定周六周日和节假日对社区居民开放健身运动场地,是为了交错开学校近4千名全日制职业类寄宿生的活动时间,这也需要学校的精心安排,并协调好学校节假期间其他工作、活动任务,确保开放时间。
    3.各项规章制度完善  学校主动与开发区街道办事处沟通,制订了一系列的保障制度,例如:《管理员岗位职责》、《安全保卫制度》、《卫生保洁制度》、《门卫管理规定》、《门岗执勤人员职责任》、《开放通知及安排表》等,进一步保证阵地活动的可持续开展。
    4.值班巡视  开发区与学校实行共同巡视制,以学校巡视为主。阵地建在学校,学校是载体,因此学校的管理巡视更切身,更直接有效,更符合随机需求。

    “区校合作,共建社区居民活动新阵地”是一项互惠互利的工作。开发区与学校合作,共建共享学校资源;学校向社区开放,发挥自身价值,产生社会效应;区校合作引导居民从事健康安全的活动,对于推动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促进了街道、社区、学校的和谐发展。

常熟市社区培训学院吴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