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究:尤丽娟《论社区教育与社区文化的关系》.
来源:finnyfish  www.cssqjy.com  发布时间:2014-11-17   浏览次数:7
常熟市社区培训学院   尤丽娟
 
【摘要】 本文从文化与社区的关系、教育与文化的关系等方面着手,论证了社区教育与社区文化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提出了社区教育要通过选择、整理和传递的方法来保存和维持社区文化。
【关键词】 社区教育  社区文化  
 
    社区教育是在社区进行的旨在提高全体社区成员的素质并促进社区发展的教育活动,它的对象广泛,内容和形式丰富,要求充分挖掘与利用社区中的种种教育资源,形成教育合力。社区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社区成员在社会实践中共同创造的具有本社区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人们一直在思索这样一个问题:社区教育与社区文化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关系呢?
    一、文化与社区不能割裂。
    社区一词,Community,起源于拉丁语,含义是共同的东西和亲密的伙伴关系。后来社区一般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即人类群居并且可以相对独立的单位;文化则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和时间向度上生成的,是一定的社会群体或社会阶级与他人的接触交往中习得的思想、感觉和活动方式。社区是文化的土壤,社区结构的形成有赖于文化的制约,而文化的孕育和传承又存在于社区的活动、生活和工作之中。当前社区文化对居民的素质影响力越来越明显。一是价值导向性。加强社区精神要素的质量,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于促进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二是情感归属性。人们对本社区人群的认同、喜爱和依恋等心理对于他们自身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很大帮助,也有利于其社会化的正常进行;三是行为引导性。随着社会凝聚力的不断增强,任何背离社区文化的行为必然会遭到社区居民的反对,这对人们的行为无疑是一种约束力;四是教育实践性。本土的可持续发展靠的是通过教育来提升居民的素质,而居民素质的提升则与社区文化的传承和繁荣息息相关。
    二、社区教育与社区文化相辅相成。
    1.教育与文化在词源上盘根错节的关系。
汉语中“文化”一词的演变比较复杂,“文”,从最初指“文饰”到指人格及修养,从“文”“质”对举到“文”“化”对举,再到“文化”合义,有一漫长的过程,其间蕴含着与教育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西语中也存在类似情况。英语中的culture(文化)一词,源于古罗马拉丁语colere(培养、种植),而17世纪出现的形容词cultive(受过教育的、有教养的),已完全摆脱了“种植”的本义。为了表达“文化”概念,德语中也使用了两个词,kultur和bildung(教育、教化)。
    虽然在东西方语言中,文化与教育在其词源上有着盘根错节的联系,但文化并不等于就是教育。
    2.社区教育是社区文化的表现形式,是社区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杜威实用主义对教育与文化关系作出这样的阐释:教育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文化的继承者和传递者,是“社会文化进步、改革的基本方法”,是文化控制的“最有效的工具”。所有主要的人类文化系统都必然包括教育的成分在内。社区文化包含具有本土特色的物质文化和语言、道德文化,如社区内人们的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地方语言等,这些文化领域的内容离不开教育,都需要以社区教育学习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来,弘扬开来,传承下去并达成目的。
    3.社区教育作为文化的形式反作用于社区文化。
    保存文化的方式就是传授这种文化。作为过去的遗产,它只能由教育加以继承。社区教育在当前宏观上的历史任务是完善与更新民族文化,微观上的历史任务是引领社区居民学习生存,学习做事,学习学习,学习共同生活。其方式为通过社区教育活动传递地方文化中最重要的习惯、传统、经验、知识和技能,包含为社区居民的生存发展提供社会学历教育、技能操作培训和科技素质培训等;为提高社区居民的人文素质提供道德法制教育、文化艺术教育、社会秩序教育、礼仪修养教育和健康生活教育等,促使他们接受在社会生存发展最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价值和生活观念。教育活动向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传递这些内容,造就了全新的社会成员,也保证了社区文化的延续、更新和相对稳定。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依托社区教育中心或成人学校培育社区舞蹈队带动社区居民跳舞健身,不仅使居民达到强身健体、休闲放松的目的,也使越来越多的人告别了赌博等不健康的娱乐活动,投身于社区公共休闲场所参加健身活动,营造出社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更是推进了和谐社区建设,促进了社区的文化和生活。基于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把社区教育理解为社区文化传递和进展的手段,是本土文化再生和繁衍不可或缺的工具。
    4.社区教育通过选择、整理和传递的方法来保存和维持社区文化。
一般来说,社区教育对本土文化的选择和整理要依据两个重要尺度,一是社会需要,二是受教育者的心理和年龄特征。依据这两个尺度,符合社会需要和受教育者心理状况的文化要素成为社区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如:社区内人们正确的信仰、行为规范,积极健康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等。由于社区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全体社区成员的素质,受教育对象是不同年龄、不同知识层次的人,因此所选择的文化不仅要体现人类文化和地方文化的精粹,又要把这些文化进行组织和重构,以各类受教育者最易接受和理解的、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递。可以通过讲故事、小品、文化科普知识送教上门等活动,宣扬主流思想、法律知识、道德规范、优秀人物和感人事迹,使社区不同人群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得较多的文化和道理,从而使社会文化体系不致丧失。
    反过来,也应挖掘、利用和弘扬一些地方特色文化来开展对居民的教育。如:常熟市的地方特色文化中的“王庄戏曲”(为苏南最具影响力的剧种锡剧),从让社区居民听看传统民间故事曲目,到如今不断推陈出新,创作排演一大批紧跟时代脉搏、折射时代精神的戏曲咏歌,宣传公民道德规范,积极引导人们改变生活陋习,破除封建迷信、赌博等不良社会风气,带动了新农村的文明乡风建设。此外,还有写照出当地居民质朴快乐、勤劳智慧的“白茆山歌”,传播廉政文化的“徐市灯谜”等,这些本土传统民间艺术的奇葩都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其精神实质就是把群众喜欢的宣传方式与社区需要的教育宣传内容做到有机结合,真正是当代公民道德法制教育的生动教材。社区居民观赏、参与这类社区特色文化活动,不仅能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又能提高对文学、戏曲的欣赏水平和对道德是非的判断能力,从而更好地致力于地方经济建设。
 
    不难看出,社区教育不等同于社区文化,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层层相因、袭袭相连的。如果抽去了社区文化,社区教育就会失却了内容和作用;同样,脱离了社区教育培训,社区文化就无由存在和发展,人类文化也就不能得以创新、变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文化传播与教育》.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1994,(4)
[2]陈乃林:《现代社区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