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前沿:季明明《开放大学建设顶层设计的思考》
来源:finnyfish  www.cssqjy.com  发布时间:2014-10-09   浏览次数:6
季明明
摘要:办好开放大学是顺应时代潮流、构建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完成2020年教育三大战略目标的重大基础性工程。要充分发挥基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开放大学具有“开放”和“体系”的独特优势,着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高水平办好学历继续教育,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全面运用信息化和云技术,走跨越式发展道路。
    开放大学(The Open University)的出现,是世界当代高等教育顺应信息化、知识经济、终身教育的时代要求推进改革发展的重要产物。开放大学的本质是尊重人人接受终身教育的权利,不仅意味着大学对教育对象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教育观念、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的开放。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中,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办好开放大学”的重要任务,还就各类教育的融合及其体制机制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要求。办好开放大学首先要建设铸就时代烙印的“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国家开放大学体系不是传统意义的“围墙”大学,而是以终身学习理念为灵魂,以所集聚的国内外优质学习资源为支撑,以“学分银行”融合各种学习方式与成果所形成的“立交桥”为制度创新的着力点,以云技术和信息化为依托的、全开放、全覆盖、密布各行各业的国家级信息化远程公共学习服务平台。建议其基本构成为:一是国家开放大学,即整个国家开放大学体系的总部与核心,是国家级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国家级学分银行、国家级终身学习成果资格框架、国家级信息化公共学习服务平台的主要承载机构,通过中央电大的转型与重建所形成;二是北京、上海以及云南、江苏、广东等省市具有鲜明特色的地方开放大学,是构成这个体系的重要骨干;三是国家开放大学设立在全国包括其他地方电大、行业系统、大型企业、各类学校、社区、军营等处的国家开放大学分部,是这个体系全面开展服务的重要基础。一年多以来,在教育部和相关地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的指导下,开放大学建设试点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并正在向纵深发展。若干问题探讨如下。
    一、办好开放大学的重大战略意义
    目前,虽然《纲要》已颁布近两年,但是有关同志对于为什么要办下多大的决心办、如何办开放大学的思想还不尽一致。当务之急是要充分认识办好开放大学的重大意义,将思想真正统一到中央的决定上来,大胆放手、刻不容缓地支持开展试点工作。
    《纲要》提出2020年的三大战略目标:“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办好开放大学是实现上述目标的有力推手。学习型社会的各个要素即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城市(农村)是国家开放大学体系服务的主体范畴。在各种教育机构、教育形式中,属于“无边际”、“低门槛”的基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开放大学更能实践终身学习的理念。它向所有人开放并尊重学习者的多样性偏好,力图更好地维护受教育者的权利,致力于促进教育机会的公平与均衡。以开放性为主要特征包括包容性、普惠性、全纳性、灵活性的开放大学致力于推进教育的民主化、大众化进程。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时代潮流成为国家开放大学体系的产生和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广泛而深入地推进终身学习和人力资源开发,将成为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建设和发展的中心任务。
    因此,“办好开放大学”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又是教育领域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推进教育公平和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惠民工程,也是2020年国家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项标志性成果。同时,对于促进普通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的改革也必将产生重要和深刻的影响。
    二、充分发挥“开放”和“体系”的独特优势
    基于远程的“开放”特征是开放大学的强大生命力及核心竞争能力之所在。国家和地方开放大学要面向人人地思考服务范畴和发展目标。同时,特别要注意避免闭关自守和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必须坚持走合作开发优质学习资源的新路,站在“巨人”并且是多个甚至无数个“巨人”的肩膀往上走,以有效的激励机制引入、汇集一切优质学习资源,并举各方之力合作开发高质量的核心资源,共同构建以云计算为支撑的大容量国家级数字化学习资源库;同时成为社会共享一流大学高水平公开课的远程公共学习平台。还要根据国外开放大学的重要经验,建立以兼为主、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的高素质、高水平兼职师资队伍,确保一流办学水平,尽可能较好地满足规模浩大的各类学习者个性化、多样化学习的需求。
    拥有远程开放教育的“体系”是开放大学强大生命力以及核心竞争能力的又一重要体现。30多年来,以中央电大为首的我国各级电大及其整个电大系统为国家教育事业尤其是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特别是近十年来致力于推进开放教育的试验,形成了办好开放大学的重要实践基础。建设开放大学决不能另起炉灶而抛弃这个几十年才形成的、世界少有的开放教育办学体系。这是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开放大学体系极其宝贵、不可替代的根基;另一方面又要与时俱进,把握重大契机,在建设全新开放大学体系的一系列全面、深刻的变革与创新中,使“老电大”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要统筹兼顾地将重心放在建设国家开放大学体系上。同时,由于省情、市情的不同,不同地区的开放大学(或国家开放大学各个分部)不能搞“一刀切”,而要因地制宜,办出特色。应该大力支持北京、上海以及云南、江苏、广东等省市切实搞好试点,办好各具地方特色的开放大学,与国家开放大学形成互相支持、互相合作、互相促进的关系;也可以通过国家开放大学的平台将其办学特色与成果服务于全国,以此成为国家开放大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全国一盘棋”原则,还应该允许各地其他电大等各类办学机构加挂国家开放大学分部的牌子(也有准入门槛和退出机制);国家开放大学体系总部与密布全国的分部自愿结合,依托具有能够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的合作机制,形成真正能够做到互利双赢、多赢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总部总揽全局,依靠分部共建,分部共享总部资源;各类分部因地制宜、别具特色,成为总部构建国家学习资源库的重要来源、研发学习新产品的孵化器、推进学习支持服务的主力军。
    三、着力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
    《纲要》从总揽“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全局的高度,系统提出了关于“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目标。其深厚的历史动因是,我国在工业化初期、中期曾经以普通学历教育为主,虽然通过教育结构调整,职业教育正在壮大,但是由于认识、理念以及体制等原因,相互间仍然缺乏深入的融合和衔接。正规、非正规、非正式教育和学习间,以及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间互相脱节状况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国家教育学习资源的融通性、共享性不高,整个教育体系缺少灵活性、开放性、包容性、互补性,不仅远远落后于当代世界先进教育理念,而且严重地影响我国人力资源开发的速度和效率。全面渗透终身学习理念和基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国家开放大学体系的构建,完全有可能成为促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的改革,成为促进国民教育体系和继续教育体系相互融合并一起共建学习型社会的强大力量。前提是必须成功推进上述一系列重大制度创新,这既是科学建设国家开放大学体系的必由之路,又是这一个全新办学体系呈现综合实力以及做出符合时代要求全新贡献的重大机遇。
    为了完成上述崇高的历史使命,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统筹协调和各类学校的积极支持、共同参与下,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重要经验,牢牢抓着“建立‘学分银行’制度”这个“牛鼻子”,切实“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在先易后难的实践(包括开展学士学位授权试点)进程中,稳步推进涉及“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健全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改革和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建立继续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实现不同类型学习成果的互认和衔接”,“建立区域内普通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之间的沟通机制;建立终身学习网络和服务平台;统筹开发社会教育资源,积极发展社区教育;建立学习成果认证体系”等一系列《纲要》所部署、影响教育全局的重要改革举措和制度创新任务。
    值得指出的是,由此所逐步形成的独特教育模式、所提供的公平灵活的学习机会以及“宽进严出”的制度安排,对于进一步减缓全社会延续多年的应试教育压力具有釜底抽薪的作用。
    四、高水平办好学历继续教育
    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应切实避免某些“围墙”大学容易脱离实际办学的倾向,而要努力针对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各类人群的实际需求,从学历本位、课堂本位、教师本位转变为学习本位、学习者本位、素质本位、能力本位,通过深入地开展需求调查,紧密贴近实际办学,真正有助于广大学习者提高素质,提升职业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包括生活能力、健康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切实加强办学的针对性、实效性。
    由于适龄人口数的逐年减少以及我国高教传统学科、专业资源的“产能过剩”,不少普通高校将逐步面临生源的困难,延续多年的我国“上大学难”正在向“上好大学难”状况的历史性转变。新生的国家开放大学体系要避免延续以往传统的办学模式,“穿新鞋走老路”,或者是为升格而升格;战略目标是应该走出一条具有鲜明特色人才培养的新路。为缓解当前应试教育的压力,国家开放大学体系要尽可能充分满足广大青年学生平等选择学习机会和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权利。就此建议尽早批准国家开放大学已经成熟的专业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纲要》还特别强调:“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开展高质量高水平远程学历教育。”英国开放大学具有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同样水准教育服务质量的事实表明,开放大学可以达到“高质量高水平”的预期目标。尤其是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良好素质的成人能够成为基于开放大学范式培养一流水平人才的“好材料”。我国新生开放大学的学历、学位教育要牢牢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和用人部门的实际需求,深化教学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尤其是凭借社会优质学习资源和充分利用与发挥信息化、数字化优势,全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就人才培养质量提交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一改多年所形成的老电大“教育层次不高”的社会形象。
    五、大力推进非学历继续教育
    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包括非学历继续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我国需要接受各种形式继续教育的人群已数倍于青少年学生。《纲要》要求,“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学有所成、学有所用”。具体数字是: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要从2009年的1.66亿人次,达到2015年的2.9亿人次、2020年的3.5亿人次。基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国家开放大学体系是完成如此繁重成人继续教育任务的重要力量;大规模、高水平地推进继续教育也是其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能够担当重大使命的生动展现。《纲要》提出“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加快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这又是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大有用武之地的两大领域。由电大重建的开放大学系统要紧紧贴近并服务于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以及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鼎力办好非学历继续教育。要以其他办学形式难以做到的巨大灵活性、选择性,从“套餐”到“零点”,推出满足各类人群不同口味的个性化学习课程,有效地体现出终身学习所具有的泛在性、多样化特征;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地将学习融合在工作、生活中;同时,还可凭借“学分银行”所具有的学分认证、兑换、累积功能,将一个人所获得的长(学历)、短(非学历)教育成绩嫁接在一起,获得其他教育形式所意想不到的成效。
    六、全面运用信息化和云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
    《纲要》提出“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基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对于完成这一系列重要的使命可以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当前正在出现的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继个人电脑、互联网后信息技术的第三次革命。作为今后网络核心的云计算能力将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直接决定综合国力和国家的科学研究能力。在其支撑下的网络学习(E—learning)、新媒体移动装置学习(M—learning)所共同形成的无缝学习、泛在学习(U—learning),为所有学习者构成了信息空间与物理空间的有机融合以及无处不在、无所不有和无所不能的个性化智能学习环境。国家开放大学体系的建设要充分地预见和认识信息化、数字化背景下教育的新天地、新模式、新内涵、新实效,为加快构建国家终身教育体系注入一剂“强心针”。
    要逐步改变当前网络教育中将传统教学实体搬上网络化平台,提供的仍属于以教学为中心,以课程为架构和检索资源发散性服务功能的现状,而应该努力使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有新的根本性突破,进一步满足更大规模对象抽象化、个性化学习的要求。要逐步建立以云计算为核心的新型大型服务平台,将数字教材、数字图书馆、师导系统、3D仿真实验室等各种学习资源经标准接口规范后,按学习者的个性需求加以“碎片化”组装,通过高品质多媒体人机交互技术和廉价移动终端获得智能化、泛在学习空间,进一步激发学习者的求知欲、好奇性和创造力。同时,使教师借用这一平台与其他远距离同行无障碍地分享知识和经验,担当最大限度支持学生学习的责任,指导学生获取信息和掌握学习的方法,成为其能够自主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合作者,努力使多少年以课程为中心、课为中心、教师为中心、学生为知识被动接受者的教学活动,逐步转变成真正以学生个人的学习为中心,各种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逐步围绕学生自主学习来进行优化配置。从而使网络也成为知识的最大源泉,有效地帮助广大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以及进一步促进正规、正式与非正规、非正式教育、学习间互相的结合与交融。在这方面的长远战略目标似应为,在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和争取早日发射宽带双向交互式教育卫星基础上,构建无盲区、全覆盖,“四网四屏”(互联网、卫星网、数字电视网、移动通讯网;电脑屏、电视屏、手机屏、触摸屏),即多网融合、多终端支持、云教育服务与应用、云存储及“碎片化”处理、云支撑“学分银行”与“立交桥”的“教育新媒体云计算服务平台”,从而为基于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国家开放大学体系形成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公共服务平台提供重要的铺垫。由此引发涉及传统的教育理念、办学模式、教学形式、内容方法以及技术手段全面转变的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的革命”,争取我国在将云计算技术全面运用于教育领域以及使其在提升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总体实力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毋庸置疑,一旦呈现上述事实,对于完成《纲要》确定的10年奋斗三大战略目标以及形成真正意义上“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局面就有了希望。
    作者简介:季明明,研究员,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终身教育体制机制建设咨询组专家组组长,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教育部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咨询专家,清华大学中国科技政策研究中心资深顾问研究员,国家行政学院教务部原主任(正司级),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原院长、党委副书记。